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穿越,大唐王妃 > 改变命运

底色 字色 字号

改变命运

    月色下, 南湖别业静谧无声, 兰亭轩榭间淡淡笼着一层轻烟, 一股潺潺清泉流淌在蜂腰小桥下, 画廊彩绘, 宫灯荧荧。叠翠轩内灯火明丽,云母石屏风泛着烛火的余辉, 绚丽而溢彩, 寝室内挂着绣满花枝的锦帐,香炉内飘着袅袅轻烟。
    本想同她尽情游玩南湖, 结果遇上那档子事儿, 着实扫了兴致。
    “明日我再带你去。”李恪握了萧可的手,一手托起她下颌, 细细欣赏她的脸庞在烛火下呈现的柔粉之色, 浅浅一笑, “你说好不好?”
    “不去了, 好累!”
    经过刚才的惊心动魄,萧可真的很累了,刚想着躺下,便被李恪搂在了怀里, 闻着她发丝间的香气, 双手在她身上摸索着。
    “今晚你服侍我好不好?”
    萧可被她摸得极不自在, 才要挣开, 又给他压在了榻上。
    “你还没说好不好?”李恪吻着她的唇, 在耳边柔声道:“今晚你在上面, 我在下面。”
    萧可的兴致给他撩拨起来,搂着他的头颈滚到了帐子里。
    邸深人静快春宵,心絮纷纷骨尽消。
    月上中天,寝室安静下来,一盏烛火时明时灭,李恪理好衣衫,一手推开了窗子,秋夜风凉,方能驱走浑身的燥热,回身一望,萧可正在榻边梳发,想起适才一幕,自是心满意足。
    萧可暂时没了困意,一直在打理凌乱的长发,随口道:“那个假冒你之人打算怎么办?”
    李恪瞅着窗外的月亮答道:“本来他冒充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萧可诧异,“冒充你还没什么大不了?”
    “旧年里,长安城都有冒充公主的,耶耶还不是一笑了之,只是……。”李恪话锋一转,“他不该诱骗那些民女,这便触犯了国法,少不得要打一顿棍子,流放两千里。”
    萧可点了点头,这大唐果然繁荣开放,冒充皇子、公主都能一笑了之,那自己也是冒充了萧泽宣,又没有拐骗什么人,应该不会触犯国法吧?
    正寻思着,外面有侍女端来了夜宵,萧可挑了一碗火腿笋子汤,刚看了一眼,竟毫无预兆的恶心,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生出一股酸水,‘哇’的吐出了一股酸水。
    当时李恪就吓坏了,赶紧关了窗子,以为是夜风冷冻着了她,伸手一摸,“宣儿,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我把你冻着了。”
    萧可摇了摇头,还来不及说话,又吐了一阵儿,侍女们端水的端水、递手巾的递手巾,来来回回忙个不停。
    “这是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李恪坐下来给她搭脉,诊着诊着竟露出欣喜之色,“宣儿,你上次月信是什么日子?”
    萧可想了想,记不起来,何况她的月信根本不准。
    “你怎么连这个也不记得,这可是事关子嗣的大事。”李恪不敢大意,又诊了一回,越来越欢喜了,“脉来流利,如盘走珠,好像是喜脉。”
    “什么啊?”就这一句话,让萧可打起了精神,怔怔瞧着李恪道:“怎么可能,你到底会不会诊脉?我跟你都没有几次!我那个……一向不准,上次是第一次去沔州之前,也许是从沔州回来,我忘了。”
    萧可面红耳赤,何况有一堆侍女在跟前,再说也不可能怀孕,有赵蓉蓉的药,说到药,她不记得什么时候就没有用过了,不会真的怀孕了吧?
    “你真是糊涂。”算来算去,李恪也算不明白,但见王妃的脸色,是青一阵儿、白一阵儿的,只好又搭了一回脉。
    “到底怎么样?”萧可焦急万分,就怕他说出那几个字来。
    “真的是喜脉。”搭了三次,一准儿错不了,李恪兴奋的一付不知道东西南北的样子,差点儿把萧可抱起来,“宣儿,真的是喜脉,我们有儿子了!我们有儿子了。”
    “儿子。”萧可懵了,怎么可能有儿子,结结巴巴道:“你又不是大夫,你根本不会诊脉,我不可能……。”
    “我跟蓉蓉的医术不相上下。”李恪已经乐的合不上嘴了,一会儿抱抱她、一会儿吻吻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看他那付样子就知道是真的,萧可慌了神儿,不知该如何是好,想想自己今年才二十一岁,又想想,确实有两个多月没来月信了。
    “你不开心?”她的神情明明不带一丝喜色,却带着惊慌失措,柔声安慰道:“别怕,有我在呢!我一直陪着你。”
    萧可一如的惶惶不安,现今与未来的恐惧一起向她袭来,伸手抚向李恪的脸庞,一如俊美如圭璧,“三郎,我不是不开心,而是害怕。”
    “你害怕什么?”李恪不解,她又在胡思乱想了,抱了她在怀里,“别怕,有我在呢!以后我时时刻刻陪着你。”
    这就是乐极生悲的结果,当初要是坚持‘想爱而不敢爱’,一走了之,何来今日的恐慌万般,那段历史迟早会上演,现在又多了腹中的孩子,将来,将来又该如何?
    萧可不禁失声哽咽,“你以后要是离开了,我和孩子该怎么办?”
    “想到哪里去了,我怎么会离开你们。”李恪不明就理,以为她初次怀孕害怕了,握了她的手道:“什么都不要想,直到平平安安生下这个孩子,我会陪着你,真的,一直陪着你。”
    良久,萧可终于平复了情绪,看着妆台上那跳动的烛火,整理着杂乱无章的思绪。
    李恪抱紧的她,将手掌放在她的腹部轻轻摩挲着,“让我摸摸我的儿子,少说有两个多月了,我的儿子命苦,摊上个不省事的娘,整天东奔西跑,指不定在肚子里怎么遭罪呢!”
    听了这话,萧可破涕为笑,竟是自己多愁善感了,将来的事情还不知道何时才会发生,何必现在就把自己弄的悲悲戚戚。既已知晓历史的宿命,自己又在他的身边,审时度势,也不会让悲剧再次发生,人,总可以改变命运的不是吗?
    索性半开起了玩笑,“你弄清了吗?万一没有怀孕,岂不是让你失望。”
    “我的医术跟蓉蓉不相上下,你却不信我。”宣儿心情好了,李恪的心情那是更好了,自怜自叹道:“都活了二十一才有儿子,上天真是对我不薄,想想丽媛今年都五岁了?整整五年,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是儿子?”萧可瞥了他一眼,一口一个儿子,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说是儿子就是儿子。”看了看水漏,此时夜已深,想着她刚才什么没有吃,李恪柔声劝道:“折腾了大半夜,你也饿了,我去给你弄点儿吃的好不好?虽然没胃口,但好歹吃一点儿。”
    萧可点头称是,一直目送他出了寝室,之后歪在榻上,又陷入了沉思中,双手情不自禁地在腹部游移,对这个意外还是不太适应。孩子,这两个字竟是这样沉重,他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也一样会融入历史洪流?甚至被史书记上一笔?
    正在遐想间,李恪端来了饭食,几样精美的菜肴、点心还有香芹羹,尝了一口羹,确实清香又味美。
    漫漫长夜,孤灯闪烁,萧可根本无法入睡,紧紧握着李恪的手来寻求安慰,“三郎,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李恪张口便道:“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
    “在所有的亲戚里,我最羡慕的是二十二叔,腾王殿下。”萧可继续道:“我喜欢他所建造的亭台楼阁,更喜欢那艘青雀舸,游弋江中,漫步洲渚,画一幅蝉蝶、花卉,选芳渚游,极亭榭歌舞之盛。可惜,咱们安州什么都没有。”
    李恪‘嗤’的笑了一声,“你要我横征暴敛,大兴土木?那还不被耶耶骂死,旧年打了一回猎就被骂了半年呢!”
    “那也比遭人嫉恨强,韬光养晦也不失为明哲保身之计。”命运摆在那里,想要改变命运,先要改变自己,“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兄弟两个,长子顺理成章继承了家业,次子为了避免哥哥的猜忌,经常做出荒唐的行为,办丧事,吃祭品,其实他是大智若愚,这就是人生的悲剧,为安生保命不得不掩饰锋芒。他有一首诗我念给你听: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听过妻子的故事,李恪微微轻叹,“这个弟弟也是可悲可叹,不过像我这种人,就没有人嫉恨了,我一不像大哥那样识大体,二不像四弟那样勤学好问,更不像五弟那样敢说敢为,随意任性的一个人罢了,你不必为我担心。”
    他这样的想法才是令人最担心的,悲剧的根源在于,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只是今日他还不自知。若要改变命运,扭转局面,势必要寻找另一条路径,所幸现在不太晚,所幸有一个来自一千三百年后的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梦里,茫茫大雪覆盖了长安城,冰冷的长剑,长剑上流淌的血迹,那么刺目,那么让人心惊胆寒。梦里,萧可又记起了小说的结局,寒冷的风、漫天的雪,屋檐下一朵朵的冰凌花儿和伸手不见五指的夜……。
    被恶梦惊醒,落了一身的汗水,她惊慌失措的坐起来,惊醒了李恪,转面将他紧紧抱住。
    “三郎,你不要丢下我,你不能把我丢下!我们离开这里吧!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和孩子一起平平安安度日好不好?”
    想起旧年,慧仪、琳琅有了身孕无不是欣喜万分,怎么轮到她就害怕成这个样子?
    “我和你若是一走了之啊!那耶耶还不得把天底下翻过来找。”
    肩上凉了一片,应该是她的泪水,她到底在恐惧什么?
    萧可慢慢挪开身体,双手捧着他的脸,未来的事,很想清楚明白的对他说出来,可要怎么说?我不是萧泽宣,我来自一千三百年后,我知道你会死于非命……。
    不,萧可摇摇头,我什么都不能说。
    ……
    云梦县相距安州城约有四十余里,未免车马颠簸,李恪选择了从水路而返,一夕之间到达,张瑞早在码头久候,立刻备下辇舆将二人送至王府。
    秋来气爽,天高云淡,一簇簇白菊开满园圃,洁白如累,冰清玉洁,簇簇将凝香阁环绕。
    萧可外出半月,一如的物是人是,落雁、小蛮等人皆来相迎,一个个笑意款款。
    回到寝室,锦被绣褥,香狮子里袅袅散着轻烟,妆奁里的首饰一尘不变,心月花钗静静躺在其中。
    这几日,她已经把思绪理清楚了,将来的事情既然还没有发生,那就要静下心来、静观其变,从而改变将来,为了三郎和孩子,便是付出一切在所不惜。
    李恪掀了帘子进来,一脸笑抿抿的,“你先坐一会儿,我这就去给阿娘写信报喜,还要给萧府写一封,待会儿陪你用饭。”
    刚走出凝香阁,便迎面遇上一女子,那女子朝她施了一礼,就往回廊里去了,看着甚是眼生。
    李恪没功夫理会,则乐不可支去了回雁阁,他要长安城里写信,给父母和萧府报喜。
    刚写了一行,便被人抱个正着,光闻那紫檀香味就知道是杨凌香,嘱咐道:“别闹了,没看见我在写信。”
    “我知道你在写信,可听到你回来,就想来看看你。”自打那日听了劝,杨凌香就卸去了浓妆艳抹,只穿着寻常的柳丝裙与锦襦,头上也去不少珠环,整个人倒显得清丽了。
    “怎么不带湘君过来?”李恪还是记挂着女儿的。
    “我只想一个人见你,你想看她,到我房里看就是了。”杨凌香见他仍是淡淡的,便不乐意了,“我已经很听你的话了,这些日子都是规规矩矩的,没有找过别人的麻烦,你怎么还是对我爱搭不理的?”
    李恪急着写信报喜,随口敷衍道:“这不是给阿娘和耶耶写信吗?等我写完了就去看你和湘君。”
    “真的?”杨凌香眼前一亮,“那我去准备酒菜了,你可要来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