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综合其它 > 罚酒饮得 > 第82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2章

    赵清存这个混账,恐怕这辈子都不打算放过她了。
    第63章
    晏怀微明白, 赵清存嘴上说着什么“没生出孩子不许走”,看似霸道不讲理,其实根本就是在调情说笑罢了。
    因为他们二人欢好之时, 赵清存都是有措施的。唯一的一次失误还是因她主动挑衅, 那时候他满怀歉意,还亲自煎了汤药给她喝。
    她愿意相信他,相信他是真心想要护着自己。
    晏怀微独自坐在晴光斋的竹亭里,心思百转千回,感觉自己这颗心,半是温暖半是纠缠, 半是酸楚半是硬气, 反正就是根本厘不清。
    算了,厘不清就不厘, 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俗话说得好,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嘛。
    思至此,晏怀微放下心绪,欢欢喜喜去向周夫人问安, 这便在老夫人那儿听到了一件新鲜事。
    说是御街新开了一家颇受市人喜爱的店面,专卖各色糕点果煎, 名唤“潘七娘果子铺”。
    传闻那糕果铺的女主人潘七娘手艺十分了得, 不仅能做出许多软糯可口的点心, 甚至还能做出非时令的市食——比如原本只在春三月才能吃到的梨花糖。
    周夫人见赵清存终于不再消沉, 打心眼儿里高兴。老夫人一高兴, 又从街边浮铺叫了一堆索唤。
    来送索唤的帮闲是个嘴皮子利索的小童儿,周夫人向他打听新开的糕果铺,小童儿便摇头晃脑地将那“潘七娘果子铺”吹得是天上有地下无。
    听闻竟然真有人能在初冬时节做出梨花糖, 老夫人实在欣喜。恰好她也想出去走走,于是便捡了个良辰吉日,带上家中两位年轻娘子,三个女人再加一众仆从女使,同去那果子铺尝鲜 。
    店东潘七娘是个干练女子,见着泸川郡王府的人来,赶忙安排了楼上的济楚阁儿给诸位女眷。
    周夫人携着二女入得济楚阁儿,见房间不大,但却收拾得干洁爽净,遂满意地颔首。
    不多会儿,潘七娘带着几个小丫头上楼布菜,但见糖豌豆、玉屑糕、鹿梨浆、小甑糕、蜂糖糕,还有桃花鲊和芙蓉饼,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
    最绝的是摆在食案正中的一个青釉瓷夹碗,仔细一看,内里盛着的竟然真是梨花糖!
    “梨花早已过了时节,你这倒确实是稀罕物。”周夫人瞧着那碗梨花糖,慈爱地笑道。
    潘七娘亦笑:“老夫人快尝些,瞧瞧与春日所食有何不同?”
    话毕又转向樊晏二人:“二位娘子也尝尝。”
    三人各自起箸,夹了蜜糕放入口中,霎时只觉眼前一亮——这糖糕和春天的果然不同,更甜,也更软糯。
    “这是如何做成?”惊愕之余,晏怀微忍不住问道。
    潘七娘笑意盈盈:“这是秘密,可不能轻易说。”
    哦,晏怀微一想,也对,能做出这些违背时令的糕果,必是潘家独门秘方,当然不可能谁问就告诉谁。
    潘七娘将诸般吃食逐一摆好,又唤了点茶婆婆来为三位女眷点上茶汤,而后便带着众人离开了房间。
    济楚阁儿内安静下来,一老二少围坐食案旁,仔细品着这些甜糯糕果。
    周夫人给晏怀微和樊茗如各舀了一碗红枣甑糕,边舀边叨念着:“老身昔年最喜食此物,又甜又软还管饱,也不知你们喜不喜欢。”
    晏怀微将一勺甑糕放入口中,甜甜糯糯的,内中夹有红枣和豆沙,十分可口。
    明明是这样甜蜜的点心,可她吃着吃着,忽觉眼圈濡湿,鼻子也酸溜溜的。
    樊茗如察觉到身旁女子情绪的变化,低声问道:“你怎么了?”
    晏怀微曲起手指擦了擦眼角清泪,笑着对那二人说:“突然想起我母亲。她和夫人一样,也喜欢吃红枣甑糕。”
    周夫人并不知晓晏怀微的真实来历,毕竟老夫人年纪大了,诸人已商量好,不必将真相告知于她,免得徒惹困扰。
    故而老夫人至今只以为这梨枝娘子自海宁来到临安,孤苦无依,因其学识出众,这才得了泸川郡王的宠爱。
    此刻听对方忽然提起母亲,老夫人叹了口气,握住女子纤纤素手,安慰道:“好孩子,莫要太难过。旧事就让它过去吧。”
    老夫人的手是粗糙的,其上遍布皲皱,一看便知这是一双曾经做过粗活的手。
    看着这双手,晏怀微免不了又想起母亲张五娘。
    张五娘的手没这么粗糙,但也遍布着操持痕迹。晏家小门小户,家中虽有女使和仆从,但许多家务活儿仍须张五娘亲自打理。
    晏怀微最喜欢吃张五娘做的饭菜,像什么鱼羹、薤花茄儿、炒螃蟹、肉庵饭……虽非珍馐,可这些家常的味道却让晏怀微一辈子也忘不掉。
    她知道母亲爱她,但母亲对她的爱却是被世俗的规矩紧锁着,挣不脱也讲不明。
    没来由地,晏怀微忽然想起自己初初被齐耀祖甩了休书,收拾东西跑回家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那会儿她觉得自己终于脱离婆家苦海,每天都很高兴。可母亲张五娘却每每躲在无人处暗自垂泪——在母亲看来,女儿被夫婿休了成为弃妇,实在可怜。
    有天早起,晏裕去上朝,晏怀微想起昨儿夜里张五娘说心口疼,遂跑去母亲那里,想问问身体是否好转。
    还未行至寝卧,就见家中打理后院的小仆儿手足无措地站在张五娘门外。
    瞧见姑娘来了,那小仆儿压低声音告知晏怀微,后市街送了些柴米过来,说是官人早就定下的。他原是想来问问娘子如何收拾,谁知却听到房内传出哭声,唬得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晏怀微安排了柴米之事,嘱那小仆儿自去忙活,而后便叩门进屋。
    张五娘见女儿来了,赶紧擦了把眼泪,装出一副无事发生模样。
    “阿娘这是怎么了?”晏怀微凑过去向母亲撒娇。
    张五娘低垂着红肿双眼,好半晌才说:“樨儿,阿娘担心你。”
    “担心我?我怎么了?”
    “唉……你这傻丫头,怎么一点儿都不知愁呢?阿娘怕你真的被齐大郎休弃,从今往后再没有夫家愿意要你,你可怎么办啊?”
    张五娘将女儿拉进怀中,边叹息边怜爱地抚摸着女儿的发髻。
    晏怀微本想说我又不是后市街的大萝卜,非要被哪个男人买了去,剁巴剁巴吃下肚子才安生——等他们把我吃干抹净,我命都没了。
    但她知道,说这种离经叛道的话,一定会引发母女之间的争执,她不想在这时候惹母亲不开心。
    可是母亲如此担心自己,晏怀微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思忖再三,虽然极难启齿,但她还是把齐耀祖身上有病的事告诉了张五娘。
    晏怀微原以为这骇人的消息一定会让张五娘震惊,哪怕她不会像自己那样扶着床围子呕吐,但至少也会嫌恶,会明白为何女儿哭着闹着非要回娘家,知晓女儿是遇人不淑。
    谁知张五娘听闻此事,第一反应居然是:“哎呀,齐大郎竟有如此病症,那得赶紧去瞧郎中啊,快些将病瞧好了才能夫妇和睦。”
    晏怀微瞬间没了再谈论下去的心气。她知道,也许母亲这辈子都跳不出“三从四德”、“夫为妇纲”的窠臼。
    晏怀微当时就意识到,她和母亲是两类人。
    她的困苦母亲理解不了,而母亲所认可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她看来实在可笑至极。
    在知晓齐耀祖身有脏病之后,她的第一反应是要和离,坚决不肯与这样龌龊的人在一起;而母亲的第一反应则是女婿身体不好,得赶紧去医治,只要把病治好就成。
    ——这个尘世对“齐耀祖们”太过宽容,而对“晏怀微们”则太过苛刻。
    但晏怀微明白,这事其实并不能责怪母亲。
    母亲没读过什么书,也没见过世面,她的认知就到这一步。你让她往前走,她根本就不知道“前方”究竟是何处。
    在她的心念之中,只要夫妻举案齐眉就一定能万事兴盛;只要妻子贤惠守家,丈夫哪怕再是个风流浪子,也一定会浪子回头。
    浪子回头金不换,皆大欢喜,多好的事儿啊。
    晏怀微紧咬下唇,直到将唇瓣咬出齿痕。她明白,母亲的想法其实是这世上大多数人的想法,而晏怀微自己,她才是这红尘中的怪物。
    从那以后,她再没提过齐耀祖有病这事,反正说了也没用,还不如不说,让自己心里清净些。
    而此时此刻,晏怀微被周夫人攥着手安慰,思及旧事,只觉心底酸胀,眼泪便扑簌簌落了下来。
    见她哭了,坐在对面的樊茗如也放下汤匙,嫌弃道:“我要去当姑子了都没哭,你哭什么?”
    樊茗如说这话时,神情里终于出现了一种独属于年轻女子的娟秀和顽皮。她终于不用再每天端着一副当家主母的样子,那般辛苦。
    此次赵清存归来,樊茗如知晓他安然无恙,放下心来,这便下定决心要去西子湖畔的尼姑庵剪发披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