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综合其它 > 二两娘子 > 二两娘子 第109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二两娘子 第1099节

    “断断不会。”别说如今了, 就是将来考公务员那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有底气不要铁饭碗的是绝对少数。
    “那倒是, 古往今来真的隐士之所以能留名,都是因为稀少。”
    “今天见了曾知县, 是不是你很快就要见官场的人,然后离开这儿了?”
    “不忙, 等收到小馒头的信再说。我这一离开,再想回华安就不容易了。我看你跟娘也还没有尽兴的样子。还有小豆沙, 简直玩儿疯了。”
    沈寄笑了, 这会儿屋外在下雨,吃晚饭前就开始下了。
    小豆沙已经跟人约好了明天一早进山采蘑菇。临睡前已经把小竹筐都找好了。
    娴姐儿也兴致勃勃的要去,说是担心侄女儿, 要去照看。沈寄嗤笑, 这跟自己带着女儿去挖野菜有什么区别?
    没关系, 小豆沙不怕背贪玩的黑锅,反正她本来就贪玩。
    有二狗子带着她们去, 倒是不必担心走丢或者是采到毒蘑菇。
    至于沈寄自己, 她明天要带着两个小的到胡胖子那里去做客。
    流水席吃了几顿,让众人体验了一下华安的饮食文化也就够了。明儿还是吃大餐去。
    胡胖子胖成那样, 跟他家有优良的厨子是分不开的。
    去了胡家老宅,胡夫人看孙儿、孙女和小莲蓉、小饺子玩到一处,笑着和沈寄说道:“我听下人讲,村民们私底下都说魏大人回乡比过年还热闹, 也比过年吃得好。”
    流水席胡家人也去吃了一回,算是凑了个热闹。
    沈寄笑笑, “只要自己踏实肯干,那天天都是过年。”
    胡夫人点头,“嗯,二狗子哦不、王二可不就是么。”
    今天也请了二狗子一家过来。
    如今回到王家村,胡胖子和二狗子肯定是不会再动弹了,到时候往淮阳去的就只有魏家人。
    好在小芝麻、徐赟这会儿在江南徐家老宅,过段日子也会到淮阳汇合。
    然后小馒头从黄山下来,也是要去的。
    小包子忙活女学的事,如果走得开,也不必一定等到过年才能回到淮阳的。
    沈寄听她习惯性口误也笑了笑。等一下洪大丫肯定就到了,当着她面她们还是不要总叫这个小名了。
    洪大丫来得不慢,沈寄刚坐下一会儿就到了。
    胡夫人起身迎了她进来,沈寄笑道:“打你门口过,本想叫你一道走的。没见到在外头,两个小的又着急过来就没叫。”
    洪大丫赧然道:“当家的一早带着小姑娘们去后山了,我一个不小心睡过了点。”
    胡夫人道:“这可是福气啊!没事儿,也没晚。叫上我二儿媳,咱们抹牌玩吧。本来想着王妃这会儿能来的。”
    沈寄笑道:“半大孩子一个,说是要去照看侄女儿,一道采蘑菇去了。”
    小亲王一到王家村就非常接地气的到处找人扯闲篇,一点没有水土不服的迹象。
    娴姐儿一开始还稍微有点端着,毕竟被宫里出来的嬷嬷们洗脑数月。
    可昨天去挖了野菜之后,整个人就原形毕露了。
    所以今天她去做采蘑菇的小姑娘,沈寄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要不是得在家看着两个小的,沈寄自己没准都跟去了。
    她以前跟着二狗子去过,忙活一阵蘑菇汤、竹筒饭就都有了。运气好还能逮两只野味加菜,那滋味可美!
    昨晚讲给魏楹听,被之前不知道的他狠狠收拾了一通。
    要不是有挽翠叫,她多半也和洪大丫一样要睡过头了。
    胡家二儿媳很快被叫来做陪,至于大儿媳也就是胡濙他娘,这会儿肯定是张罗今日宴请的事儿呢。
    胡夫人问道:“王爷让我们叮嘱知情的下人,不准往外讲他的身份。他这是要干什么啊?”
    洪大丫正抹牌,闻言手顿了顿。
    作为邻居,她成天都能看到小亲王四处找不同类型的人扯闲篇。
    尤其前两天他还蹲在地上同几个村里调皮捣蛋的小子一起玩弹子球,实在是有些刷新洪大丫对‘王爷’这种生物的认知。
    “就当他想过把普通人的瘾吧。”沈寄淡笑着道。
    小亲王为了防止露馅,不但给胡家知情人下了封口令。还让于公公就在胡家住着享清福,不要跟在他身边。就是怕人从于公公的身上揣测出什么来。
    今天小亲王过来的也挺早,没跟着魏楹、胡胖子去钓鱼,这会儿就是去安抚老人家去了。
    胡夫人道:“老爷也说让我们就把他当普通人看待就好。”
    胡家二儿媳道:“要是让村民们知道他们认为游手好闲的这人,是当朝亲王。不知吓掉多少人的下巴呢。我都看到两回,村里的半大小子跟王爷勾肩搭背的往河边走。”
    沈寄笑笑,那肯定是一道去洗澡的。
    这大热天,下河洗澡的男伢子不要太多哦。
    这次回来玩得最疯的就是小亲王和小豆沙了。如今娴姐儿也加入进去了。
    又过得两日,小馒头的信果然来了。
    不但有信,还有几幅画。魏楹展信来看的时候,小亲王就和妇孺凑一堆看画。
    小豆沙捧着一幅画道:“我认得,这是迎客松!”
    沈寄看两小也跃跃欲试的,忙展开一幅举着给他们看,“看,这上头还有我们小饺子和小莲蓉啊。别抓、别抓,回头给三哥撕坏就可惜了。”
    和娴姐儿看着一幅的小亲王嘟囔道:“好像这么写生还真有点子用处。”
    画技明显又上去了一点。没准小馒头这家伙真能在书画史上留名呢。
    他也不能虚度光阴才是,非得写出一本传世之作不可。
    娴姐儿道:“没用处那不成了瞎耽误工夫么?再说还有裴先生从旁指导呢。”
    在外头和人叙旧的汪氏听到去请她的下人说黄山那边的书信到了,忙忙的就回来了。
    沈寄看到她进屋便过去扶了一下,“大娘,明哥的信在这里。”
    明哥的信相当厚实,因为他的字都是写得斗大斗大的。这样,汪氏就可以自己看不用让人给她念了。
    在王家村已经呆了十来日了,流水席也结束了,村里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汪氏、魏楹、沈寄心头其实都觉得这一趟回来挺圆满的,想见的人和景都见到了。
    如今小馒头的信也来了,魏楹再拨冗见一见官场的一些人就可以再度出发了。
    门上响起敲门声,汪氏的声音传来,“小寄,我有事想同你商量。”
    沈寄面露喜色,“来了。”
    大娘最近都在村里四处跟人叙旧,说不定未来儿媳妇的事儿已经有谱了。那她这个当大嫂的不就省事了,帮着过过目就好了。
    果然,汪氏真的自己看中人了。村里一个败落的书香门第家的姑娘。
    之所以说败落,那是因为他们家没有年轻男丁了,她是独女。
    这姑娘倒是个读书的种子,为人也孝顺。
    父亲科举失败,只能在土里刨食。她就靠着刺绣挣银子帮衬家里。
    家中祖母老迈,母亲体弱。她十来岁就能当半个家了,把家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勤俭持家很是能干,长相还很是秀美。
    沈寄一听汪氏提起想了想道:“村头第三家是吧?”
    汪氏点头,“对,就是那家。”
    小姑娘的祖母和汪氏从前交情不错,对他们母子有过帮衬。
    不过,这是沈寄到魏家之前的事了,所以她不太清楚。她比较清楚的是小姑娘如今的事。
    这就不得不说到小权儿的魏氏书肆了。
    有胡胖子在,魏氏书肆的书早就畅销到华安了。
    这个小姑娘其实也是书肆的签约写手之一,书还蛮受欢迎的。
    她除了刺绣,暗地里还靠挣稿费来补贴家用。同时,她也很喜欢看明哥的游记的。
    胡胖子在华安经常两处跑,小胡濙就时常帮她捎带书稿和稿费往返。
    这件事就是胡濙告诉沈寄的,不然她哪能知道?
    这会儿听汪氏这么一说就想起来了。
    胡濙肯回回帮忙,说明他对这个姑娘印象蛮好。
    而那小姑娘能想到匿名写书挣银子,脑子也是挺活络的。对生活想来也是很有主见的,将来应该能帮衬到大娘。那样自己就少了一桩事。
    “请她祖母来家里坐坐。回头她要来接人,咱们不就看到了么。大娘,您最近时常出去串门,咱们也该请人来家里坐坐才是。要不然,过些时日咱们又要走了。”
    汪氏其实也有这个意思,“不耽误你们的事么?”
    沈寄道:“耽误什么啊,持己有事肯定也是出去办。到时候借了王二叔家的厨房捯饬一桌出来,招待一下村里跟您交好的老太太们也不麻烦。就定在后日,您就请客去吧,旁的不用管了,我会张罗的。”
    王二叔家人口不多,一个老的、两个小的,还有照顾饮食起居的一个小丫鬟。最近两家都是一起吃的。
    就住这么些日子,沈寄懒得去置办厨房的一应东西。
    二狗子让去他家吃,胡胖子也盛情相邀。
    可是二狗子这回荣归故里,天天客如云来,隔壁每日里比魏家还热闹呢。
    胡家离得有点距离,懒得走动。
    所以沈寄就跟王二叔商量了一下,两家这段日子一起开火。王二叔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汪氏道:“未来的小儿媳要是有你这个大嫂一半能干,我就偷着乐了。”
    “我也就是动动嘴,挽翠会安排好的。”
    沈寄准备等看过之后,汪氏满意再告诉她书肆的事儿。
    这件事和她当初卖小食补贴家用是一个道理,汪氏应该不会有什么抵触。
    她当初是没有这个条件,有的话肯定也当写手去了。
    沈寄把挽翠叫来给她说了这件事,“回头老夫人的客请好,你了解一下情况跟进。”
    挽翠答应下来。人手是自家带来的,回头安排下去就好。
    沈寄哼着乡间小调回屋,魏楹瞅她一眼,“乐成那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